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tatic.flickr.com/25/52980615_cd7f065ab0_o.jpg)
最近看到電視播出槙原敬之的新專輯主打--Forget-me-not(勿忘我)。雖然槙原的版本聽來少了點原唱的滄桑悲苦味,但這旋律還是讓我掉入了時間的漩渦。
第一次聽到尾崎豐,是國三的時候。我不愛聽搖滾樂,也不太記得為什麼會接觸到他的音樂,歌詞裡寫什麼也看不懂,但他的歌聲與旋律實在令我印象深刻,那吶喊像在質疑著什麼,或是在絕望與挫折之中尋求生存,找尋自我價值所在,我想,也許當時就是那樣的聲音吸引了我吧。
後來我才知道尾崎豐被譽為日本的「搖滾教父」,二十六歲便因肺水腫結束短暫的一生,張張專輯幾乎都是 oricon 榜第一(或五名內),很多人說他的音樂解放了日本人,為年輕的一代尋求真理及發洩的出口。據說尾崎也有吸毒,死因是否與此相關也無人知曉。雖然他的生前的音樂成就已經很高,但我想「猝死」這件事更把他推上了傳奇與不朽的地位。
國內也有不少人緬懷蔡藍欽的歌聲,但猝死的蔡藍欽也只出了一張專輯,蔡生前好像也不是很紅。國外的 Eninem / 50 cents 也是爆紅、背景複雜、吸毒、為年輕人發聲,不過他們還活著:P 還可以繼續發揮才能。
我看了一下尾崎豐的資料,發現他這個人十分早熟(十七歲的我在讀書準備考試吧?),對於不平等的社會現象想要提出反抗,不斷詢問自己究竟正確的是什麼,單純真切的愛,位於何方,又該如何追尋。十七歲就唱出了這樣的音樂,短短幾年間,他以音樂散發了生命的光與熱。而我在想,我的每一天,是否也是這樣遵循著我想要的方向前行,是否活的真切,誠於自己?
P.S.後面這張照片,怎麼看起來很像港星?
附錄:尾崎豐新宿《HIGH SCHOOL ROCK'N'ROLL》MC(好像是演唱會時說的話吧?)
嗯,最近我退學了,雖然所謂退學就是指,我們……不……我已經不再是學生,但從那個時候仍是學生的我看來,人生是生是死之類的問題真的是很重大的呢。所以,一試著這樣想,就覺得學校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東西。
我上的學校是有禮拜的,那裡會說些非常好的說話。惡人最後一定會得救,那種話我是真心地相信而盡力去祈禱的。但是,在我退學的期間,我一邊聽著那種禮拜,一邊在想著這個新宿裡被騙的人和衣衫襤褸的乞丐。他們並不是因為想出生因而生來就貧困。可是,我總覺得貧富的差距……確實地存在於生來就帶著的命運……存在於生來就帶著的,這樣帶著的命運之中。總覺得……想那種事的時候,就覺得拚命地去祈禱是很陳腐的。要說對我來說,甚麼是最重要的話,我認為始終還是在這個社會中,怎樣做才能夠堅強地生活這問題。
這個城市的…像是…熾熱的心和…像是…熾熱的節拍,我總是在心中聽得到。